亞運思考之二
  10月4日晚上,仁川亞運會聖火熄滅,大幕落下。因為前有越南因為經濟不景氣而放棄下屆亞運會舉辦權,後有韓國在承辦本屆亞運會中問題不斷,亞運會備受詬病。誠然,亞運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瑕疵,但亞洲真的就不再需要這位已經63歲的“老賽事”了嗎?
  本報特派記者 胡建明 10月4日發自仁川
  遇坎——錦標賽分流亞運會分量
  現在的亞運會越來越不被重視,與各個運動項目都有了自己的錦標賽有著很大的關係。
  剛開始,因為各項賽事沒有所謂的錦標賽,大家對亞運會還比較重視,但隨著各個單項錦標賽逐漸展開,亞運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。
  最讓亞運會感到難堪的是,很多項目的亞錦賽擔當了奧運會或者世界錦標賽的預選賽,這導致大家對錦標賽的重視程度遠超亞運會。
  本屆亞運會期間,世界男女排錦標賽、世界男女籃錦標賽和世界體操錦標賽都幾乎同時進行,所以,像中國等強隊都以二線隊參加亞運會。這一下子就拉低了參賽運動員的整體水平,更奪走了觀眾和贊助。
  除此之外,在亞洲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,承辦亞運會的巨額花銷,已經成為承辦國的巨大負擔。斥巨資辦一屆引不起人們興趣的賽事,自然會讓民眾感到不適。
  破局——或吸引大洋洲當“鯰魚”
  與往常一樣,本屆亞運會中國代表團依舊是不可撼動的亞洲霸主,151枚金牌的實力讓其他國家望而興嘆。韓國與日本的金牌之比是(79:47),顯示出亞洲體壇第二把交椅之爭一如既往地激烈。為了盡可能從東亞三強手中搶得些許金牌,像卡塔爾等西亞土豪就開始運用“歸化選手”參戰,本屆亞運會,田徑賽場上颳起的歸化風暴就很能說明問題。
  如何打破亞運會這種長期難以改變的格局,讓亞運會變得更有懸念,亞奧理事會已經在醞釀變革。
  亞奧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親王在仁川亞運會期間就透露,亞奧理事會已決定邀請大洋洲成員參加2017年舉辦的亞洲室內暨武術運動會,且不排除今後邀請他們參加亞運會的可能。
  大洋洲成員參加亞運會的有利之處在於,亞運會部分項目的競技水平和觀賞性將得到提升,諸如游泳、足球、橄欖球等;不利之處是,一方面會加重舉辦城市的負擔,另一方面會增加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奪牌的難度。
  未來—— 亞洲大家庭 需要亞運
  其實,不管是中韓日東亞三強還是其他亞洲國家,都還希望能有亞運會這樣一個平臺去展示自己的實力。對於像中國這樣的亞洲體育強國來說,他們希望能通過亞運會讓更多的年輕選手得到鍛煉。
  現階段,亞奧理事會需要做的就是讓亞運會重新煥發活力。業界人士一致認為,如果一屆亞運會能多出現像孫楊和樸泰桓這樣的超級對決,亞運會肯定就能吸引更多的眼球。
  還有人認為,既然亞運會在競技方面已經找不到更好的賣點了,那麼不妨多從外圍下功夫。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產業專家鮑明曉就建議,亞運會可朝著特色、東方、節慶化的方向發展,“將體育與文化、旅游、會展、商貿相融合,最大限度地拓展影響力”。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費錢費力還沒看點亞運會應該怎樣辦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20fawc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